首页 >> 流金岁月 >>佳片有约 >> 回忆1974年南斯拉夫二战题材电影《黑名单上的人》
流金岁月

回忆1974年南斯拉夫二战题材电影《黑名单上的人》

如今40到50岁的国人或许还记得,一部反映二战期间前南斯拉夫居民反抗德国侵略者的13集电视连续剧《黑名单上的人》,1976年曾经在中国大陆引起极大轰动。在当时那个文化作品极度匮乏的年代,该电视剧以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充分展示了一伙被德国纳粹列入黑名单的特别行动小组成员,如何在游击队的领导下,与入侵者展开英勇顽强与灵活机智的较量,他们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争取国家解放而付出的鲜血与生命,给中国观众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类似的片子有《桥》、《瓦尔特保卫沙拉热窝》。南片子的共同特点是:写实,不丑化敌人,不美化自己。   80年代后出生的人,可能还没有看过这部片子。非常值得一看!以前看过的人,也可以重温一下。

45b5248ee9999ff5cd3c2f21a565ece0beffaea5.jpg@900w_1125h_progressive.JPG

最初,《黑名单上的人》为88分钟彩色电影版本,在南斯拉夫电影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成功后旋即拍摄了同名的十三集黑白电视剧,本剧即为13连续剧版本。

每集都塑造一个英雄,他或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密探,或是年轻英勇的游击战士,或是成熟而有斗争经验的老工人,或是负责联系的交通员,他们都为祖国的解放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整部系列拍得有戏剧张力,故事紧凑动人,情节曲折起伏,在80年代在我国电视台热播不歇。片中主题曲至今仍是经典的回忆段落。

1941年夏天,德国纳粹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人民勇敢地与希特勒抗争。特别行动小组的人员被德纳粹 列入黑名单,可是他们毫不畏惧并依靠群众的力量,机智、勇敢地与纳粹较量,奇袭德军的车库、抓叛徒、开设地下印刷所,并袭击德军弹药库和军列……人们将永远记住那些为国家的独立解放而立下汗马功劳和付出生命的英雄们…… 

1.《特别行动小组》

2.《奇袭车库》

3.《叛徒》

4.《地下印刷所》

5.《蘑菇行动》

6.《袭击弹药库》

7.《巴尼察集中营》

8.《特别邮车》

9.《小费帕亚》

10.《费拉达.鲁斯》

11.《秘密文件》

12.《偷运伤员》

13.《血溅船厂》

该电视剧由原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的电影工作者完成。经过3年时间的加工与整理,1973年马尔科维奇完成了剧本的创作,第二年开始拍摄并自当年12月起在南国家电视台正式播出。一经上演,立即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关注。

为了能够及时收看,许多商店不得不提前打烊,电视剧播出时间,整个贝尔格莱德市大街上真正是空无一人。人们不仅被剧中主人翁的牺牲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是为了通过他们去寻找父辈的踪迹。

在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下,自1974年以来该电视剧总共在前南国内重播7次,据较为保守的估计,收看者总人次在5000万以上。在一个经历了4年艰苦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在当时那种崇尚英雄的年代里,这一现象似乎并不难理解。但令人十分难以想象的是,32年后的今天,人们对这一电视剧的兴趣与热爱,较之当年的热情似乎丝毫未减。

进入9月以来,每晚8点塞尔维亚电视一台开始播出《黑名单上的人》。没多久,收视率迅速飙升。据统计,有时一集电视剧的收视人数甚至可达到164万,就连每年一度的贝尔格莱德市戏剧节,也因此而受到影响。收看者知识程度不同,年龄段既有经历过这场战争的老人,也有尚未入学的儿童,其中更多的是20至30岁的年轻人。

为什么这样一部电视剧,32年后仍能受到观众的如此喜爱,编剧马尔科维奇这样解释:“首先它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电视剧再现了战争年代中许多并不为现代年轻人所知的细节。其次,通过观看电视剧,许多年轻人发现了自己的偶像。此外,情节之所以感人,主要还在于它是历史事实的再现。”许多人认为,历史不应被人们所忘记,这一点大概是电视剧在今天依然被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

一位长者无奈地对记者说,“学校里的历史教科书一次接一次地修改,弄得孩子们在观看的同时不停的追问,‘那些向他们开枪的人是谁啊?德国人又是谁啊?’”

此类反映前南领袖铁托领导的游击队的影片的上映,不可避免地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这些人认为,这种带有政治说教性质的影片,将“教坏塞尔维亚的青少年,其恶劣影响甚至比色情影片还大”,因此建议电视台停止播放这一连续剧。个别人士甚至表示,“连续剧对孩子们的影响如此恶劣,致使他们有可能随时上街去杀害德国人。”

对于这些议论,居民们更多地只是觉得可笑,认为如同一个人不可能忘掉自己的祖辈一样,一个民族也不可能忘记自己的过去,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一点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每晚电视台依然照常播出,众多市民仍是放下手边的工作,全家一起,专注地等待在电视机旁。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