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影片
  • 京剧:沙家浜(1971)

    ¥5

    《沙家浜》由北京京剧团出品,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执笔,该剧是根据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创作的现代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革命现代京剧剧目。1968年,该剧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

  • 京剧:平原作战(1974)

    ¥5

    《平原作战》是1974年崔嵬、陈怀皑导演的京剧艺术片。李光、吴钰章、高玉倩等主演。

  • 京剧:龙江颂(1972)

    ¥5

    电影《龙江颂》是京剧艺术片,由同名舞台剧直接搬上银幕。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上海京剧院《龙江颂》剧组演出。

  • 京剧:红色娘子军(1972)

    ¥5

    京剧《红色娘子军》,由中国京剧团《红色娘子军》剧组集体创作编排,冯志孝、杜近芳、曲素英等主演。1972年摄制并在全国上映。

  • 京剧:红灯记(1971)

    ¥5

    京剧艺术片《红灯记》,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年摄制。

  • 京剧:杜鹃山(1974)

    ¥5

    京剧电影《杜鹃山》,1974年由同名舞台剧搬上银幕,北京京剧团演出,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导演谢铁骊,杨春霞、马永安、李咏、刘桂欣等主演。

  • 金光大道(中集) (1976)

    ¥5

    1976年年末,拍摄时多灾多难的《金光大道》(中集)终于杀青。当时影片下集的剧本已经完成,却由于其时“文革”已经结束,影片中的某些带有时代色彩的内容显然不合时宜,所以下集未能拍成。但历史的镜头历历在目,《金光大道》剧组亲历了惊心动魄的唐山大地震,并留下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故事。

  • 金光大道(上集)(1975)

    ¥5

    解放初期,冀东芳草地。共产党员高大泉(张国民饰)成立了天门区第一个互助组,带领翻身农民搭犋换工,完成了春耕春播任务,他的工作得到县委书记的支持和肯定。

  • 结婚(1953)

    ¥5

    庄的团支书田春生和柳林村的女团员杨小青相爱多年,俩人准备秋后结婚,双方的父母早就盼望他们赶快成亲好抱孙子。不料就在结婚的前两天,杨小青为了开展村内的妇婴卫生工作,决定到县里学习新接生法。在春生的同意下,他们推迟了婚期。

  • 丰收(1953)

    ¥5

    陈家庄农业合作社连年获得丰收,光景一年胜过一年。但合作社主任孙富贵却产生了生产到顶的思想。全国劳动模范、党支部书记陈初元从北京开完劳模会回来,又提出增产口号,孙富贵认为增产目标太高,没法完成。

  • 草原上的人们(1953)

    ¥5

    《草原上的人们》是由徐韬执导,海默、玛拉沁夫、达木林编剧,乌日娜、恩和森参加演出的中国电影。讲述了内蒙古草原牧民与潜藏的敌特分子展开殊死斗争的故事。

  • 智取华山(1953)

    ¥5

    《智取华山》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战争题材惊险片,郭维执导,郭允泰主演。该片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大西北的战役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解放军侦察小分队机智、勇敢地攻取华山的故事。

×
seo seo